>>首頁>>成果專區(第一期)





@D.School
設立專責實驗辦公室來進行@D.School的運行,本院課程皆為對全校開放,課程類型分為以一年級為主的「微創客課程」;二、三年級為主的「核心課程」、「專題實務課程」、「跨域工作坊課程」;以大四為主的「創業家家課程」。更成立「文化設計實驗商店」,讓學生創立的品牌有曝光與銷售的管道,及策略修正的機會。
Push-Pull學生即時自主學習與輔導支援系統
Push-Pull App有「自主課程推薦」、「課程報名系統」、「學習輔導媒合」及「學習訊息即時推播」4大功能,並持續為陽光種子輔導、學習補助線上申請及主動推播功能進行升級改版。目前大學部系統安裝使用人數約為50%。






虛擬學習環境
升級「易課教學平台」(ee-class2.0)與教學影片錄製軟體(EverCam),並完成「tms+自主微課程系統」之建置,已上架20門自主微課程。
學生學習輔導與諮詢
我們提出讓學生自組為諮輔員和受輔員,以一對一方式進行學業輔導,學生藉由輔導與被輔導的過程,對課業有更近一步的了解與討論,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143組
學生自主學習輔導推動成效分析
學生學習獎勵
為激勵學生學業進步和考取證照,深耕計畫提供獎勵金給成績進步、考取專業能力證照及通過語文能力檢定之學生,並補助學生自主學習社群,透過同儕彼此互相學習與知識分享,強化學生自主與自學、自治功能。
140人
376人
107年度學生自主學習社群一覽表
社群名稱 | 補助金額 | 參與人數 |
---|---|---|
107 年度史懷哲服務隊 | 3 萬元 | 20 |
2018 星河成長夏令營-星河冒險隊 | 3 萬元 | 6 |
幼兒運動遊戲的設計及實務 | 2 萬元 | 6 |
生命之歌-跨領域質性研究方法學生自主學習社群 | 2 萬元 | 12 |
神設手-學習設計與美學培養生涯探索計畫 | 2 萬元 | 8 |
深化教師教學專業
舉辦多場教師成長活動和社群及助教培訓,推動任務導向之教學與跨領域教師社群,新增「跨領域教師社群」及「推動大學社會實踐(USR)教師社群」2類型。並頒發績優教師等獎勵方案,包括教師教學優良獎勵、績優通識教師獎勵、研究成果獎勵、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優良課程獎勵等,深化教師教學專業成長體制與效能提升。
優良課程獎勵
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支給
教師專業成長與補助
教學助理培訓
學生核心能力與通識素養
推動多元語文能力養成
語文能力推廣措施 |
---|
英文(一)分級制度與專業英文菁英學分學程 |
舉辦English Corner及English Lunch活動 |
寫作指導能力研習 |
專家文學演講 |
語文職能講座 |
國語文朗讀工作坊 |
培養程式語言之能力
2,319人(占全校大學部學生44%)
精進創意通識教學與課程內涵
14場
33場




學院再造2.0
為支持學生成為跨院人才,我們推動學院實體化組織再造,從「學系」轉型為「學群」,以漸進方式推動「學院實體化」。
建構跨域(系)創新課程模組 |
---|
教育學院 | 「實驗教育課程與教學」、「實驗教育計畫與經營」、「實驗教育實地參訪與分享」等3門課共5學分之微學分學程 |
人文藝術學院 | 「中文寫作與實務應用學分學程」、「文化資產與觀光規畫師學分學程」、「錄音與錄影學分學程」、「藝術行政學分學程」、「英語商務學分學程」、「公務法律學分學程」及「創新治理學分學程」跨域(系)創新學分學程,其中英語商務學分學程為本校英語教學系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國際商務系跨校院的整合課程,培養學生商務務相關基礎知能,培植國際商務相關英語人才,是目前推動學程中一大亮點。 |
理學院 | (CS)π 計畫,其目標為推廣程式設計為院內基礎必修課程,甚至為全校性必修課程 |
市政管理學院 | 市政管理學院 |
人文藝術學院 | 完成「都市規劃及區域治理全英語學程」實施要點草案 |
教與學成效品保
透過分析模組產生六大功能:瞭解學生學習特質、彙總學生學習成效、展現學生學習歷程、追蹤學生進路發展、提升教師教學輔導效能、獎勵與協助教師多元升等管道,透過滾動式教與學品保議題分析,提升教學品質、確保學生學習成效。
學生獲得活動資訊的管道
參與課程的學生比例
學生對課程整體滿意平均
各學年學期教學助理平均被檔率
補助師生參與海外教育活動
為了增進國際教育交流,我們鼓勵與補助師生至香港、蘭州、新加坡等地實行移地教學,此外更有多場海外競賽、實習、展演活動。藉由與國外菁英團隊互動與交流,增進學生跨文化溝通與國際移動就業的能力,均得到相當正面的迴響。
跨域微留學計畫
83人
358人
國際學術交流
21案
226 人









外籍生華語輔導課程與活動
除外籍生修讀國文共同科課程採分級評估,我們開設多門外籍生華語輔導課程,並舉辦華語輔導在地遊學營,協助外籍生在活動中更加認識台灣特有文化,並透過任務教學進而提升外籍生之華語溝通能力。此外也藉由舉辦華語教學實務增能工作坊,精進華語教學專業輔導團隊之專業知識能力。
創新教學人才培育活動
教育學系、幼兒教育學系、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心理諮商學系等系所舉辦一系列特色活動,培育學生成為跨領域特色人才。
107 年度畢業師培生考取各類正式教師人數
36 人
173 人
38 人
1 人











發展都會型大學特色
為強化文化觀光體驗素養及提升戶外導覽教學量能,開設文化觀光體驗師增能培訓課程,製作台北都會文化觀光體驗觀光導覽手冊,融合整個臺北市的資源優勢,使北市大成為學子接軌都會暨市政相關產業的最佳選擇。
培育軟體設計跨領域人才
結合本校身繫文化及歷史富饒的臺北市,透過跨領域的課程,強化學生將數位科技與文化創作結合的創意,透過「AR/VR教學設計中心」之成立,運用AR/VR相關器材導入相關課程,以符合未來就業需求。



培育運動奪金選手
持續就本校奪金重點培訓項目,結合本校體育專業科系,以取得國際重要賽事參賽資格與奪牌為明確目標,積極培訓專業競技運動選手。
2018 年第 18 屆印尼雅加達亞運本校奪牌
6
金牌4
銀牌8
銅牌108年全國大專運動會榮譽榜
58
金牌52
銀牌48
銅牌107年全國大專運動會榮譽榜
43
金牌55
銀牌54
銅牌陽光種子學習輔導與獎補助
針對中低收入戶、特需境遇、身心障礙、原住民、新住民和獲教育部弱勢助學金的學生,我們提供學習輔導和移地訓練、實習補助,讓學生們能無後顧之憂安心就學。
108年度
351人次
71人次
467人次
73人次
107年度
182筆
56人
106人
1,924,000元





提升弱勢學生入學機會
團隊協同本校運健系同學,至國立宜蘭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國立宜蘭高級中學進行招生活動,並向該校學生介紹本校辦學理念、系所特色、社團活動、相關弱勢生獎補助等,使其參與之學生與師長更了解本校對於弱勢學生之輔導與獎補助措施
62名
132名
27名
131名
招收弱勢學生並提供生活助學金
為協助經濟弱勢學生順利升學,對於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考生,提供本校大學個人申請入學、運動單獨招生、大學部轉學考試、研究所推甄減免之優惠,並提供弱勢和身心障礙學生生活助學金與獎勵金。
12人
弱勢學生身分別統計分析圖
臺北都會活躍老化
臺北市為六都高齡人口最高的城市,為了培養長者運動健身的習慣,延緩失能老化,臺北市立大學創立活躍老化學院,透過專業運動場館,結合專業師資,同時培養學生成為高齡者的運動指導人才。
93人次
76.8歲
55.5%
第二期參與學員前後測體能成績
第三期參與學員前後測體能成績


臺北市立大學活躍老化運動學院透過多元課程設計,全方面加強士林區長者的肌耐力,致力於延緩失能、提升其健康活動力,目前已邁入第三期課程, 本(10)月20日將舉辦一場「功能性循環遊戲暨返校歡樂派對」記者會,由一群高齡學員一同示範全方位結構式的循環訓練運動遊戲。 閱讀報導全文

有什麼比喝蜂蜜檸檬更有效?答案就是運動。集結全國最多金牌教練及選手,打造國際樂齡課程的台北市立大學活躍老化運動學院,20日上午舉辦一場歡樂派對,參加課程的91歲奶奶特地展現她的學習成果,包括法式滾球及地板動作及金雞獨立等,讓人看不出她已年逾90歲,也再次見證運動最補的功效。閱讀報導全文

台北市立大學以芬蘭佑華斯克拉大學辦理的老人運動課程,以及理念為學習標竿,並以「預防老化失能及健康促進」為主軸,從106年規劃成立「活躍老化運動學院」,提供台北市士林區平均年齡75歲以上的銀髮族,開辦功能性循環運動課程,目前已經辦理三期課程,今天更在北市大詩欣館舉辦返校歡樂派對,翻轉大眾對於老年生活僵化的刻板印象,與會者當中年紀最長的已經高齡91歲。閱讀報導全文

台北市立大學為了善盡社會責任,推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特別舉辦「活躍老化運動學院」如今已經是第三年。運動學院20日特別舉辦了返校歡樂派對,讓老學員們開心的做循環性遊戲,歡聚一堂。 閱讀報導全文

自民國106年起,台北市大設立第1期活躍老化運動學院,至今已經邁入第3期。而在今天(20日)活躍老化運動學院返校派對中,高齡91歲、已經當「阿祖」的王洪錦雲,也分享自己因為活躍老化運動學院得到的收穫。 閱讀報導全文

自民國106年起,台北市大設立第1期活躍老化運動學院,至今已經邁入第3期。而在今天(20日)活躍老化運動學院返校派對中,高齡91歲、已經當「阿祖」的王洪錦雲,也分享自己因為活躍老化運動學院得到的收穫。閱讀報導全文

臺北市立大學從106年起,開創活躍老化運動學院,透過校內專業運動場館資源與教練師資,結合學生運動實務,提供平均75歲以上,士林區健康長者,培養運動健身習慣,延緩失能老化。閱讀報導全文

臺北市立大學活躍老化運動學院乃本於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項下大學善盡社會責任之精神所創設,本學院主透過本校運動專業場域資源與教師、業師之專業鏈結學生跨域實務學習,透過多元課程設計,提供平均75歲以上之臺北市士林區健康長者一個有尊嚴的運動環境與適性美好之運動經驗,以增加其日常生活功能及提升健康生活品質,進而達到延緩失能及活躍老化之目的,並與其一同翻轉大眾對於老年生活僵化的刻板印象,進而落實本校大學社會責任。閱讀報導全文

2018藝術饗宴課程與競賽活動
透過音樂系「藝術與人文」課程,幫助學生熟習運用藝術創作軟體或 app 製作藝術創作。學生自行設計教學策略與評量方法,藉由「2018 藝術饗宴」活動實際與大臺北國小學生的互動驗證其策略,並以線上出版與公眾分享。
OTTO跳舞機器人長幼共伴計畫
時下最熱門的機器人課程,由本校師資群帶領孩子利用科學原理、實際編程、動手操作設計機器人。
2019年北市大X附小OTTO機器人暑期營隊活動




Push-Pull同儕學習媒合增加比例
原訂目標50%
實際達成 100 %
參與教師專業與跨領域人數
原訂目標 1400人次
實際達成 1504 人次
補助師生參與海外教育活動人數
原訂目標220人
實際達成 538 人
教師參與社群比率
原訂目標 55%
實際達成 43 %
學生課程指導與選課系統完備比例
原訂目標50%
實際達成 100 %
學院參與跨領域教學工作坊比率
原訂目標60%
實際達成 80 %
教師成長社群數
原訂目標5組
實際達成 16 組
學生創新教學成果及競賽
原訂目標6場
實際達成 31 場
院系開設社會關懷專業及服務學習比例
原訂目標30%
實際達成 40 %
辦理跨域多元教學研討及跨界合作活動數
原訂目標10場
實際達成 37 場
教師創新教學研討活動
原訂目標7場
實際達成 28 場
海外研修與實習學生數
原訂目標40人
實際達成 404 人
華語文教學工作坊
原訂目標4次
實際達成 12 次
學用合一海外移地教學教師數
原訂目標50人
實際達成 108 人